国家级大赛 l 新疆选手斩获铜牌彰显文旅硬实力

2025年9月26日,湖北十堰——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文导游、硕士研究生黄莉柳异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全国95名精英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十二强,并斩获铜牌。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新疆代表队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排名,更成为本届西北四省区唯一获奖选手,为新疆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左一分别为浙江选手朱煜铭、浙江选手金东昇,新疆选手黄莉柳异、浙江选手叶一锟 )

巅峰对决:以文化底蕴破题高难度挑战

本届大赛以“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旅游强国”为主题,通过知识考核、现场讲解、应急处理等多环节综合比拼,全面检验导游的综合能力。各省代表队均为该省省级比赛冠亚军得主,本届比赛竞争更加激烈。首轮晋级赛中,新疆选手黄莉柳异以排名第四名成绩冲进下一轮比赛,半决赛中,黄莉柳异抽中“屈家岭遗址学者团”即兴创作,这一主题被评委誉为“全场最高难度”的题目。面对这一涉及史前文明、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的复杂主题,她以一小时原创导游词展现惊人实力:从屈家岭文化的陶器纹饰到农业起源的学术争议,从遗址保护的技术细节到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解读,讲解兼具学术深度与叙事感染力。评委组一致评价其表现“应为该环节最高分”,并称赞她“用导游的语言重构了历史现场”。

最终,她以优异成绩摘得铜牌。

(左一为新疆选手黄莉柳异)

突破意义:新疆文旅人才的“里程碑”

“这一成绩标志着新疆导游队伍从‘地域特色’向‘全国标杆’的跨越。”新疆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黄莉柳异的获奖不仅是个体荣誉,更体现了新疆文旅人才在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上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新疆通过“导游素质提升工程”“文旅人才海外研修计划”等举措,推动导游队伍从传统服务向文化传播者转型。黄莉柳异正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她将帕米尔高原的史诗传说、克孜尔石窟的壁画艺术等新疆文化符号融入讲解,并创新采用“故事+数据+互动”的讲解模式,深受游客好评。

数据显示,新疆持证导游数量已突破1.2万人,其中双语导游占比达22%,但能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者仍属罕见。此次突破,为行业树立了“以文化铸魂、以专业立身”的发展标杆。

赛后感言:传递真实新疆的“世界语言”

“本次比赛有遗憾,更有收获,站在领奖台上,我既为新疆代言感到自豪,也深知这仅是起点。”新疆选手黄莉柳异在赛后表示,备赛过程中,她曾深入博物馆查阅百余份考古报告,向非遗传承人学传统技艺,甚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遗址场景,“导游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文化的翻译者”。她透露,未来计划开发“丝绸之路文化解码”系列讲解产品,用更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讲述新疆故事。

对于未能夺金,她坦言:“与金牌选手相比,我在学术深度和跨文化幽默感上仍有差距,但这正是进步的动力。”这种谦逊与进取,恰如她讲解中常引用的一句维吾尔族谚语:“河流越深,声音越轻。”

行业影响:激励新疆文旅“提质升级”

新疆代表队本次获奖,正在新疆文旅界引发连锁反应。乌鲁木齐市导游协会会长指出:“本次国家大赛证明,新疆导游完全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专业水准。”据悉,新疆将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导游参与文化研究、外语培训,并计划建立“金牌导游工作室”,推广一批优秀导游的讲解范式。

从天山脚下到国家级比赛赛场,新疆选手用一枚奖牌证明:当导游的脚步与文化的脉搏同频共振,平凡的职业也能绽放非凡的光彩。正如新疆选手决赛中的结语:“每一座遗址都是历史的眼睛,而导游,就是让这双眼睛看见未来的引路人。”这场胜利,不仅属于新疆代表队,更属于正在文化自信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新疆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