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韵千年——宜兴紫砂科普展”在宜兴科技馆启幕

9月28日,“壶韵千年——宜兴紫砂科普展”在江苏省宜兴市科技馆隆重揭幕。本次展览由宜兴市科技馆主办,并得到了葛盛陶庄的协力支持,作为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前沿的科普形式,深度解读宜兴紫砂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科学内涵,为公众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解密紫砂”探索之旅。

展览摒弃了传统的单向展示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式展示相结合的手法,引导观众从单纯的观赏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在展览现场,观众得以透过精密的显微放大模型,首次亲眼捕捉到决定紫砂壶独特性能的微观密码。科学讲解表明,紫砂泥料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被称为“团粒”的特定颗粒结构,这些团粒在经过高温烧制成型后,共同构筑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双重气孔结构”。这一结构是紫砂壶被誉为“茶器之首”的科学基石:团粒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赋予了紫砂壶卓越的透气性,确保了茶叶在壶内能够自然呼吸;而团粒内部所保留的细微气孔,则能有效地吸附茶香,锁住茶汤韵味,从而科学且直观地诠释了紫砂壶“透气不透水”这一流传数百年的特性原理。

此外,困扰众多紫砂爱好者的“水色”之谜,也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清晰的揭示。专家介绍,紫砂壶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其材质会形成稳定的晶体与玻璃相,共同构成了一种类似鱼鳞状的细微表面结构。随着日常泡养,茶汤中的有益成分反复浸润这一结构,经年累月,便使得壶体表面逐渐焕发出温润如玉、内敛深沉的包浆光泽,这正是紫砂壶越使用越显亮泽、越具韵味的根本原因。展览通过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视的科学现象,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紫砂养护的理解与认知。

在聚焦科学解密的同时,展览也并未忽视紫砂艺术的人文传承。现场特别展出了百年顾氏家族掌门人顾顺芝先生的代表性作品,并对其艺术风格与技艺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欣赏与剖析。作为宜兴紫砂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顾顺芝先生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延续着顾氏紫砂的艺术血脉,更长期积极地投身于紫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不遗余力地为维护宜兴紫砂的纯正性与艺术性发声,其贡献对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据悉,本次“壶韵千年”科普展是宜兴市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普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成功地将深奥的材料科学、传统的制壶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为一体,打破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壁垒,为公众理解、欣赏和传承紫砂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平台。展览的举办,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自信,更彰显了宜兴作为“中国陶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不懈追求与深厚实力,对于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