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塑砂铸魂——严逢林紫砂艺术作品展”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指导,宜兴陶瓷博物馆主办,多家企业与文化机构联合承办,集中呈现了当代雕塑艺术家严逢林以紫砂为媒介创作的20件套雕塑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深度融合紫砂工艺与人物雕塑,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填补了紫砂历史人物形象的空白,吸引了艺术界、收藏界及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本次展览以“塑砂铸魂”为主题,通过14件紫砂历史人物塑像、2件本土当代名人塑像、2款紫砂古琴、1件唐代高僧立像及1套艺术衍生品,全面展现了严逢林从事雕塑事业40余年的深厚功力。作品以紫砂陶独特的泥料质感与雕塑技法,生动还原了历代宗师的神态与风骨,为观众构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艺术桥梁。
宜兴紫砂艺术的发展历来注重传承与创新。早在1985年,宜兴紫砂便迈出国际化步伐,顾金如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宜兴紫砂专题展览,与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共同展出作品。同年开始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参与院校紫砂艺术教学活动,推动紫砂艺术与学院教育的结合,为紫砂艺术的学术化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严逢林的创作正是延续了这一传统,在继承紫砂古法的基础上,以雕塑艺术重构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
开幕式现场,来自宜兴、上海、无锡、淮安、北京等地的14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史俊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遊宇、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周南等专家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严逢林“以古法塑新魂”的创作理念,并强调紫砂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美学突破。史俊棠指出:“紫砂艺术需在守正创新中延续千年泥火智慧,严逢林的作品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严逢林在分享创作过程时提到,为精准塑造历史人物,他投入大量时间研读文献,通过时代气息与资料细节揣摩先贤形象,直至在心中形成完整的音容笑貌,再通过反复捏塑打磨,最终呈现人物独特的性格与神韵。其早年受业于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在雕塑、绘画、装置等领域的多元实践,为其紫砂创作注入了跨界的艺术活力。
展览中两把以紫砂仿制的古琴尤为引人注目。严逢林以陶艺仿琴形,融陶质与琴韵于一体,在静穆中传递古雅之音,展现了紫砂材质的无限可能。
开幕式结束后,严逢林向相关机构捐赠了4件精品雕塑,这些作品将承载文化使命,继续传播紫砂艺术的深厚内涵。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紫砂历史人物的一次视觉重构,更是对宜兴紫砂文化脉络的延续与拓展,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方向。
展览将持续至4月10日,为宜兴紫砂艺术史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