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脑机接口(BCI)技术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答案。
去年底,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列出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计划测试脑机接口技术入选,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权威科学界的高度认可,并迅速转化为国内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进入2025年,我国脑机接口产业迎来预期中的高速发展。首先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国家医保局专门为其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北京、上海先后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方案。作为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步,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不但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还做出 “加快植入式设备研发突破、推动非植入设备量产迭代”双轨战略部署。在系列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我国脑机接口行业迈入技术落地与产业化的关键阶段。
实际上,脑机接口在2022年就曾迎来第一轮投资热潮。不过那时候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普遍认识更多是基于概念和对未来的畅想,甚至部分投资人仅将其视为一种高端设备。
睡眠科技企业喜临门凭借在睡眠领域深耕超40年的经验与判断力,敏锐洞察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巨大应用潜力和落地可能性,并于2023年开始与国内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强脑科技接触。历经长达两年的探索与筹备,双方于2025年7月正式签署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AI睡眠”新时代。
与强脑科技的合作,本质上是喜临门科技战略的必然延伸。 2024年,喜临门推出智慧睡眠生态品牌“aise宝褓”,以技术重构睡眠体验;2025年3月,其联合清华大学成立“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率先将产品体系从功能性的“AI助眠”升级至更具人文温度的“AI陪伴”模式,积极探索“精准感知”与“情感交互”方向。
这条从材料力学、环境调节迈向“脑波级睡眠优化”的升维之路,背后是喜临门长期技术投入。数据表明,过去十年喜临门投入11亿元研发费用,建成了9大全球生产基地,并形成了2441项专利,始终服务于喜临门 “让今夜无人失眠”的美好愿景。
当全球顶尖力量竞相投入脑机接口研发时,这项技术正与睡眠健康领域深度结合,推动“脑波级睡眠优化”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 随着相关技术在消费级场景的不断成熟,叠加全球范围内对改善睡眠质量的迫切需求,中国脑机接口与睡眠健康方面探索出的有效路径,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潜力。